香港 < 搜索  < 檔案  < 快訊 


2020-12-17

臨時醫院以組裝合成建築技術興建

為應對可能出現的新一波疫情,特區政府在亞洲國際博覽館內增建社區治療設施,並在館旁興建可提供超過800張負氣壓病床和相關醫療設施的臨時醫院。臨時醫院的建造工程可望明年1月內完成。項目位於亞博館西南面原停車場位置,佔地面積逾29,000平方米,建築面積約43,000平方米,包括六座病房大樓、一座醫療大樓、一座中央機電設備大樓及其他支援設施。建造工程919日展開,迄今已完成近45%
      臨時醫院以組裝合成(MiC)建築技術興建,大致按香港一般公立醫院的建築標準設計及建造。雖然不設急症室和手術室,但具備基本設施,如護士站、藥房、化驗室、醫療室、病理實驗室、醫療氣體機房等,與一般醫院規格大致相同。項目有逾520MiC單元組件,全數組件的金屬箱體已完成生產,現正在內地廠房進行組裝工序,包括室內裝修、屋宇設備等。其中接近一半的組件已送抵香港工地現場進行安裝。
     建造工程其中最大的困難是要在極短時間內完成。一般醫院需要兩年做規劃和設計,三至四年才能建成,但該臨時醫院項目只有四個月的時間,工期緊張,故現時工地有超過十部吊機同時運作,逾2,000人分三班制日以繼夜地施工;而內地廠房亦無間斷地生產和裝配MiC組件,與時間競賽。
     要克服時間上的挑戰,工程團隊在設計和建造過程中引入多項智能系統輔助,包括使用建築信息模擬(BIM)技術,指導工程設計與施工,方便遙距監測及日後維修;運用供製造和裝配的設計(Design for Manufacture and Assembly,簡稱DfMA)及MiC建築技術,提升設計質量及施工效率;採用虛擬實境(Virtual Reality,簡稱VR)技術優化設計,以及擴增實境(Augmented Reality,簡稱AR)技術來協助現場安裝及檢查。
     另外,為了達到防疫抗疫的目的,臨時醫院病房的設計標準跟一般醫院傳染病房相同,其中,每座大樓均設有獨立升降機,方便病床出入各樓層;病房大樓按衞生安全分為清潔區、半污染區和污染區,達至醫患分區,避免人流之間交叉感染;而每間病房則嚴謹按照標準負壓隔離病房規格進行設計、施工及測試驗收。(以上是發展局局長黃偉綸11月在網誌發表文章的摘要)

 


(Source: HKSARG)